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前身是1949建校时成立的冶金工程系,主任是我国著名材料专家郭可讱教授;1954年教育部批准增设铸造工程专业;1958年创建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金属压力加工及机器、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1984年成立材料工程系,第一任系主任为郭可信院士;2005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一任院长为闻立时院士。
聚贤纳士,打造德才兼备水平精良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 110人,包括教授 48 人,副教授 43 人,助理教授4人。其中,院士 1 人,国家级人才 5 人,国家级青年人才 9 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3 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 1 人,国家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5人,辽宁省教学名师3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 9 人。
谋远笃行,推进先进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作为国家级辽宁重大装备制造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主要支撑单位之一,材料学院拥有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 个省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太阳能光伏系统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先进连接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凝固控制与数字化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能源材料及器件重点实验室),2 个省工程中心(辽宁省激光3D打印装备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高熵合金材料工程研究中心),1 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先进的教学和科研平台,为培养理论功底扎实、科研素养深厚的专业人才提供了强大基础保障。
矢志育人,培养孜孜求实堪当大任的卓越人才。学院注重人才培养与国家社会发展需求相衔接,强调学习基础理论与增强实践能力相结合,掌握专业知识与培养创新思维相结合,以培养满足国家现代化工业体系建设所需的发展全面、素质过硬、具有创新能力和担当精神的材料领域拔尖创新人才为己任。多年来,学院培育了一大批治国栋梁、学术大师和兴业英才。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万立骏院士,三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向文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常务副主任刘井宏,原西安航空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阎国志,中航沈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苗玉华,东京工业大学金属材料系史蹟教授,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材料与冶金系陈卫星教授,以及朱敏、任忠鸣、牛焱、江莞、韩晓东、马秀良、赵永好、董闯、雷明凯、王同敏和温斌等 10 余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均为我院毕业生。数以万计的材料校友也始终秉持“成栋梁之材,铸复兴之料”的使命担当,以踏实奋进的姿态,在航空航天、信息通信、新能源、核电、芯片封装、汽车电子、生物医疗等领域锐意拼搏,建功立业。
谋篇布局,设置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在本科生培养方面,学院现有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功能材料 3 个本科专业,全部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其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在全国此类专业中第一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也是国家特色本科专业和;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同样通过了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设有日语强化班,由中日双方师资协同授课;功能材料专业在 2022 全国软科学科排名中位列第 2 ,材料学院是全国最早设立功能材料特色专业的单位之一。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学院设有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表面工程、高分子材料、材料连接技术、材料无损检测与评价 7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获批为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领域研究生培养基地和辽宁省一级重点学科。学院在校本科生 725 人,硕士生 633 人,博士生 313 人。近 5 年,学院为社会各界输送 2000 余名优秀毕业生,毕业生实现全员高质量就业,就业率始终处于全校二级学院前3名。过硬的专业知识、全面的综合素质以及踏实稳健的处事风格,使得材料学院毕业生备受青睐。
经世致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社会快速发展。学院教师积极投身国家重大科研攻关和材料科学发展前沿探索,与时代大发展、国家大战略同频共振,创造了多个国际领先、国内首创的骄人成绩。近五年,科研总经费超 4 亿元,共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 70 余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 2 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14 项;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 1500 余篇,ESI高被引论文 12 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270 余项,国际专利 4 项,获国家发明专利银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别嘉许金奖各 1 项。诸多成果成功应用于重要领域,助力核电、航空航天、高铁以及“中国芯”制造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
面向未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将秉承“博学、睿思、启新、致远”的院训,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材料科学前沿和行业发展需求,奋力谱写建设一流材料学科新篇章,为国家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民族复兴培养创新人才、贡献“材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