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按照《中国制造2025》和《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的要求,国家外国专家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组织实施了新材料人才培养计划。为学习和借鉴德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推进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经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8年9月16日至10月15日组织了赴德金属材料及轻量化材料开发与应用培训班。培训班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处长岳全化任团长,成员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部属高校、科研院所、重点新材料企业等单位。本人有幸参加了本次团组的学习工作,并担任第一小组组长。
培训期间,通过认真学习,与德国同行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讨论,系统了解学习了德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以及相关技术研究情况。本次培训听取了纽伦堡福尔特新材料研究院、埃尔朗根大学、弗劳恩霍夫硅酸盐研究所下高温材料与设计中心(HTL)、联邦材料研究及测试研究院等多位教授专家的多场授课和专业报告,授课报告内容涉及轻质金属材料、高温结构材料、高分子聚合物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设计策略、加工制造方法等,同时介绍了材料先进制备与加工技术(3D打印、金属注射成型、激光加工与安全、低温加工等)、材料模拟测试与表征技术;考察和访问了Adlershof科技园区、德国宝马摩托车公司、弗劳恩霍夫应用聚合物研究所(IAP)、SPECS公司、亥姆霍兹研究院柏林材料与能源中心、EUREF-Campus园区等单位。
通过这次参观交流,我在如下方面收获很大:
1.研究工作系统、全面且细致。德方研究者对所研究方向的前后衔接以及与其它领域相关性清晰,因此在讲解过程中非常系统、清晰。通过听报告,也可以发现,德方研究人员研究方向集中,多是多年集中在某个方面做研究,且有传承性,使得其研究工作非常深入,且对该领域掌握较深。
2.研究工作与实际应用密切结合。德国是公认的工业强国,其工业发展离不开材料相关研究工作。德国研究工作定位明确,如Fraunhofer等研究单位,其定位在先进技术与工业应用间的衔接。此外,多个研究单位50%以上的资金来源于企业。这些使得研究工作从应用实际出发,以工业应用为指导,使得技术转化和技术服务流畅,且研究真正服务于工业发展。
3.实验设施完备、标准化,自主设计专有设备。德国研究者秉承了德国人的风格,认真且细致,具有完备的实验室及配套设施,实验设备注重标准化,维护好,可获得信服的实验数据。此外,多个实验设备为根据研究对象进行开发和设计,研究院所与设备供应商共同研发新功能设备,制造水平精良,这为德国研究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工作认真、标准。德国研究人员工作认真且专注,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参观流程安排、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分工等,这也是本次参观学习感触较深之处。
5.与德方研究机构建立联系。本人研究工作属于塑性加工数值计算方面,通过本次学习交流,使我对德国研究院所在金属材料塑性加工多尺度数值模拟研究进展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同时与FAU大学Erik Bitzek教授及课题组博士后吕昊进行了充分沟通和交流,并保持了邮件和微信联系,这为以后相关研究工作开展建立了畅通合作关系。
非常感谢国家工信部组织这次新材料交流学习团组,通过这次学习活动,我不仅学习到了德国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发展现状,还结交了一批有志改变我国金属材料技术工业发展的技术骨干,这对本人今后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通过参加团组学习,也感受到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和对技术人才发展培养的重视。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能够多组织这样的团组学习。
再次感谢国家外国专家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及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等单位对促成本次新材料团组所做的工作,感谢大连理工大学资助本人参加此次活动。
张 驰
2018年11月5日